一、先搞懂:UNICHAR 函数到底是啥?
在讲用法前,咱们得先明确 UNICHAR 函数的核心作用。简单来说,它是 WPS 表格中专门用来将 Unicode 编码转换为对应字符的函数,堪称 “编码的反向解码器”。
咱们之前学过的 UNICODE 函数,是 “字符→编码” 的转换工具(比如把 “中” 变成 20013);而 UNICHAR 函数正好相反,是 “编码→字符” 的还原工具(比如把 20013 变回 “中”)。这两个函数就像 “一对搭档”,一个负责 “加密” 字符成编码,一个负责 “解密” 编码成字符,覆盖了字符与编码转换的全场景。
可能有小伙伴会问:“我平时很少接触编码,这个函数有用吗?” 其实在很多场景下,UNICHAR 函数都能帮上大忙:比如外贸对接中的编码还原、系统数据的字符解码、甚至是社交媒体运营中的表情符号生成。而且它的优势特别突出:支持全类型编码转换,不管是中文汉字、英文符号,还是特殊符号、表情图标,只要是标准的 Unicode 编码,它都能精准还原,覆盖工作中 90% 以上的编码转换需求。
二、语法超简单:30 秒学会写公式
很多人一听到 “编码转换” 就觉得复杂,但 UNICHAR 函数的语法简单到 “新手友好”,花 30 秒就能完全掌握。
1. 基本语法结构
UNICHAR 函数的完整语法只有一个必填参数,没有任何复杂的可选参数,公式写起来毫无压力:
=UNICHAR(Unicode编码)
这里的 “Unicode 编码” 有两种输入方式:
- 直接输入编码数字,比如=UNICHAR(20013)、=UNICHAR(8364);
- 引用包含编码的单元格,比如 A1 单元格里是 128522,公式就写成=UNICHAR(A1)。
2. 举个例子更直观
咱们用几个常见场景举例,大家一看就懂:
- 想把编码 20013 转换成字符,输入公式=UNICHAR(20013),按回车后会直接显示 “中” 字;
- A2 单元格里是欧元符号的编码 8364,输入=UNICHAR(A2),会瞬间变成 “EUR”;
- 甚至表情编码也能转,输入=UNICHAR(128522),会立刻显示 “”,操作简单到离谱!
需要注意的是,UNICHAR 函数支持的 Unicode 编码范围是 0-1114111(涵盖全球绝大多数字符),只要编码在这个范围内,且是标准 Unicode 编码,就能精准还原成字符,不用担心中文、特殊符号或表情无法识别。
三、实战!5 个高频场景,解决编码转字符难题
光懂语法不够,咱们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来练手,看完这 5 个案例,你就能应对大部分编码转换需求,再也不用怕对着编码 “一脸懵”。
场景 1:还原中文姓名,搞定系统数据对接
需求:做 HR 的小伙伴,从公司考勤系统导出一份 “员工姓名编码表”,A 列是员工姓名的 Unicode 编码(比如 A2 是 24352,A3 是 19977),需要将这些编码还原成对应的中文姓名(24352→“张”,19977→“三”),方便制作考勤表。
这是职场中很常见的系统数据对接场景,用 UNICHAR 函数批量还原,几分钟就能搞定:
操作步骤:
- 确认 A 列(A2:A50)是需要转换的 Unicode 编码(每个单元格一个编码,对应一个汉字);
- 在 B2 单元格输入公式:=UNICHAR(A2),按回车后,A2 的 24352 会立刻变成 “张” 字;
- 选中 B2 单元格,把鼠标放在单元格右下角,当光标变成 “小方块” 时,按住左键向下拖动到 B50,A 列所有编码会批量转换成对应的汉字;
- 最后将 B 列的汉字组合成完整姓名(比如 B2 “张”+B3 “三”=“张三”),一份清晰的员工姓名表就做好了,不用再手动查编码表。
小贴士:如果编码对应的是生僻字(比如编码 19968 对应的 “一”、40869 对应的 “龥”),UNICHAR 函数也能精准还原,避免生僻字查不到的尴尬。
场景 2:生成特殊符号,规范文档格式
需求:做跨境电商运营时,需要在产品标题中添加特殊符号(比如版权符号 (c)、商标符号TM),已知这些符号的 Unicode 编码((c) 是 169,TM是 8482),想在 WPS 表格里快速生成这些符号,避免手动插入时找不到对应的符号。
用 UNICHAR 函数生成特殊符号,比 “插入→符号” 的操作快 10 倍,还能确保符号格式规范:
操作步骤:
- 在空白单元格(比如 C2)输入版权符号的编码 169;
- 在 D2 单元格输入公式:=UNICHAR(C2),按回车后,D2 会显示 “(c)”;
- 同理,在 C3 输入 8482,D3 输入=UNICHAR(C3),会显示 “TM”;
- 把生成的特殊符号复制粘贴到产品标题中,既能确保符号格式正确,又能避免在 “符号库” 里反复查找的麻烦,尤其适合批量生成多种特殊符号。
场景 3:批量制作表情符号库,丰富文案内容
需求:做社交媒体运营的小伙伴,收集了一批常用表情符号的 Unicode 编码(比如 128077 是 “”、128187 是 “”),想在 WPS 里批量转换成表情,制作一份 “运营表情库”,方便后续写文案时直接使用。
用 UNICHAR 函数批量生成表情,比手动复制粘贴高效太多,还能避免表情显示异常:
操作步骤:
- 在 A 列(A2:A15)输入收集好的表情编码(比如 A2=128077,A3=128187);
- 在 B2 单元格输入公式:=UNICHAR(A2),按回车后,A2 的 128077 会变成 “”;
- 下拉填充公式到 B15,A 列所有编码会批量转换成对应的表情符号;
- 给表格添加 “表情用途” 列(比如 “点赞互动”“办公场景”),一份分类清晰的 “运营表情库” 就做好了,后续写文案时直接复制 B 列表情,省心又高效。
注意:如果生成的表情显示为 “□”,说明当前 WPS 字体不支持该表情符号,只需将单元格字体换成 “微软雅黑”“宋体” 等常用字体,表情就能正常显示。
场景 4:还原乱码文档中的字符,拯救重要数据
需求:打开一份旧的跨境业务文档,里面的中文和特殊符号全变成了 Unicode 编码(比如 “产品单价:50EUR” 变成了 “产品单价:50 8364”),需要将编码还原成正常字符,恢复文档可读性。
遇到这种 “编码乱码”,不用重新制作文档,用 UNICHAR 函数就能快速还原:
操作步骤:
- 先将文档中的编码提取到 WPS 表格(比如把 “8364” 放在 A2 单元格);
- 在 B2 单元格输入公式:=UNICHAR(A2),按回车后得到 “EUR”;
- 把还原后的 “EUR” 复制回文档,替换掉原来的编码 “8364”;
- 如果文档中有大量编码,批量提取到表格后,用下拉填充公式批量还原,再统一复制回文档,半小时就能拯救一份乱码文档,避免重要数据丢失。
场景 5:制作 “编码 - 字符” 对照表,方便团队协作
需求:做外贸团队的负责人,需要给团队成员制作一份 “常用字符 - Unicode 编码” 对照表(比如 “中” 对应 20013、“EUR” 对应 8364),方便大家在对接国外客户时快速查询。用 UNICHAR 函数能确保对照表中的字符与编码精准匹配:
操作步骤:
- 在 A 列(A2:A10)输入常用字符(比如 A2=“中”,A3=“EUR”);
- 在 B2 单元格输入=UNICODE(A2),得到字符对应的编码(A2 的 “中” 对应 24352);
- 在 C2 单元格输入=UNICHAR(B2),验证编码是否能还原成原字符(B2 的 24352 还原成 “中”);
- 这样制作的对照表,既有 “字符→编码” 的查询功能,又有 “编码→字符” 的验证功能,团队成员使用时能双向核对,避免编码与字符对应错误。
四、进阶技巧:2 个组合用法,效率再升级
学会基础用法后,再试试这两个 “组合技”,能应对更复杂的场景,让你处理编码转换工作时更高效。
技巧 1:结合 UNICODE 函数,实现 “字符 - 编码 - 字符” 双向验证
在需要精准核对字符与编码的场景(比如制作正式对照表、对接系统数据),可以将 UNICHAR 函数与 UNICODE 函数搭配,实现双向验证,确保转换无误差。
公式示例:
- 先将字符转换成编码:=UNICODE("中"),得到 20013;
- 再将编码还原成字符:=UNICHAR(20013),得到 “中”;
- 如果想在一个单元格里完成验证,可写为:=IF(UNICHAR(UNICODE("中"))="中","匹配成功","匹配失败"),公式会返回 “匹配成功”,说明字符与编码转换无误。
这个组合特别适合制作正式文档或对接重要数据时使用,能 100% 确保字符与编码的对应关系正确,避免因转换误差导致的工作失误。
技巧 2:结合 TEXTJOIN 函数,批量还原多编码组合字符
有时候会遇到 “多个编码对应一个组合字符” 的情况(比如 “张三” 由 “张” 的编码 24352 和 “三” 的编码 19977 组成),用 UNICHAR 函数搭配 TEXTJOIN 函数,能批量还原组合字符。
需求:A 列是 “张”“三” 等单个汉字的编码(A2=24352,A3=19977),需要将这些编码还原成 “张三” 这样的完整姓名。
公式:=TEXTJOIN("",TRUE,UNICHAR(A2:A3))
公式解析:
- UNICHAR (A2:A3) 先将 A2、A3 的编码分别还原成 “张”“三”;
- TEXTJOIN ("",TRUE,...) 将两个字符无缝拼接(“” 表示无分隔符,TRUE 表示忽略空值);
- 按 Ctrl+Shift+Enter(数组公式需按此组合键),最终得到 “张三”。
如果需要还原批量姓名(比如 A 列是多个姓名的编码,按 “姓”“名” 顺序排列),只需调整数据区域(比如 A2:A4 对应 “李”“四” 的编码),就能批量生成完整姓名,比手动拼接高效 10 倍。
五、避坑指南:3 个常见问题,轻松解决报错
用 UNICHAR 函数时,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问题,别慌,这 3 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好,能帮你少走弯路。
问题 1:输入编码后,返回 “#VALUE!” 错误值
原因:主要有两个可能:一是输入的编码超出了 UNICHAR 函数支持的范围(0-1114111),比如输入 1234567(超出上限);二是输入的不是纯数字编码(比如包含字母、符号,像 “20013a”),函数无法识别。
解决方法:
- 检查编码是否在 0-1114111 范围内,超出范围的编码属于无效 Unicode 编码,需确认正确编码;
- 若编码包含非数字字符,用 “查找和替换” 功能删除多余字符,确保编码是纯数字格式(比如把 “20013a” 改成 “20013”);
- 重新输入公式,就能正常转换字符了。
问题 2:返回 “□”(方框),无法显示正常字符
原因:当前 WPS 单元格的字体不支持该编码对应的字符(比如一些特殊表情符号、生僻字,需要特定字体支持)。
解决方法:
- 选中返回 “□” 的单元格,点击顶部 “开始” 选项卡中的 “字体” 下拉框;
- 选择 “微软雅黑”“宋体”“Arial Unicode MS” 等支持多字符的字体;
- 字体更换后,“□” 会自动变成对应的正常字符(比如表情 “”、生僻字 “龥”)。
问题 3:批量转换时,部分编码无法还原
原因:可能是部分编码为 “代理对编码”(比如一些复杂表情符号、特殊符号,需要两个编码组合才能表示一个字符,像 “” 对应的编码是 55357 和 56843),单个编码无法还原。
解决方法:
- 先确认编码是否为 “代理对编码”(可通过查询 Unicode 编码表判断);
- 若为代理对编码,需使用=UNICHAR(编码1)&UNICHAR(编码2)的公式(比如=UNICHAR(55357)&UNICHAR(56843)),将两个编码组合还原;
- 组合后就能得到对应的复杂字符(比如 “”),避免因单个编码无法还原导致的遗漏。
六、总结:UNICHAR 函数的 3 个核心优势,建议收藏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 UNICHAR 函数的用法,最后再总结一下它的核心价值,方便大家记忆和应用:
- 精准还原字符:不管是中文、特殊符号还是表情,只要是标准 Unicode 编码,都能精准还原,避免手动查询的误差;
- 操作超简单:语法只有 1 个必填参数,新手 30 秒就能学会,不用记复杂公式,上手门槛极低;
- 场景全覆盖:从文档乱码还原、团队对照表制作,到运营表情生成、系统数据对接,几乎覆盖所有 “编码转字符” 的职场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