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乔芝士网

持续更新的前后端开发技术栈

UI自动化测试框架:Playwright 官方教程(二)—— 异步与动态定位

在上一篇中,我们已经安装好 Playwright 的运行环境,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,本文将进一步介绍playwright 的高级特性。


一、同步与异步

Playwright初学指南 (1):环境配置与第一个自动化脚本

一、Playwright 简介与核心优势

Playwright 是微软开源的现代化 Web 自动化工具,支持

Playwright基础入门篇 (1) | 环境搭建与首个自动化脚本

一、Playwright 简介与核心优势

Playwright与PyTest结合指南_pytest 中文

Playwright与PyTest的结合,为Web自动化测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。它让你既能利用Playwright现代、跨浏览器的自动化能力,又能借助PyTest成熟测试框架的结构化、可扩展性来高效管理和组织测试用例。我会带你了解如何将这两者结合使用。

为了让你快速上手,我先用一个流程图来概括Playwright与PyTest结合使用的核心步骤和关键配置:

UI自动化测试框架:Playwright 官方教程(四)—— Playwright MCP

一、简介

Playwright MCP 是

如何使用Python的unittest框架进行自动化单元测试

在现代软件开发中,自动化单元测试已经成为保证代码质量和项目稳定性的重要手段。Python作为广受欢迎的编程语言,其内置的unittest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测试解决方案。本文将深入探讨unittest框架的核心概念和实践应用,帮助开发者掌握这一重要工具。

unittest框架概述

unittest是Python标准库中的单元测试框架,无需额外安装即可使用。它基于经典的xUnit测试框架设计理念,提供了完整的测试基础设施,包括测试用例组织、断言验证、测试执行和结果报告等功能。unittest的设计哲学强调测试的独立性、可重复性和自动化执行。

MMBench-GUI:跨平台AI动手能力测试框架!

7月25日,《MMBench-GUI:层次化多平台评估框架用于GUI代理》新研究提出了MMBench-GUI,这是一个多平台、多层级的 GUI代理能力测试系统。 MMBench-GUI测什么?它分了4个层次,逐步拔高挑战[一] GUI内容理解:能不能看懂界面上的字和图标?[二] 元素精准定位:找对按钮了吗?点对地方了吗?[三] 任务自动化:能否执行如“打开+编辑+保存”的复合操作?[四] 任务协作:多个App间跳转协作,AI能搞定吗? 引入创新指标EQA很多模型完成了任务,但做了大量“废操作”? 就像一个人绕了好几圈才找到厕所……于是 MMBench-GUI提出了新指标 EQA(Efficiency-Quality Area),不仅看你“完成没有”,还看你“做得高效不高效”! 实验怎么做的? 用真实App截图(不是模拟!) 涵盖全平台:Win / Mac / Linux / Android / iOS / Web 对每一个截图界面都加了标注,精准打点 任务设计参考了多个权威数据集,例如WebArena、WindowsAgentArena、OSWorld等 涵盖100+常见桌面+移动任务,细粒度评估每个模型 哪些模型被测试了?测试模型包括多个GUI领域的代表:模型名称→特点UI-TARS-72B-DPO→定位能力优秀UI-TARS-1.5-7B→轻量高效的桌面代理InternVL3-72B→多模态理解强测试发现,最关键的不是语言模型的理解能力,而是“视觉定位”的精准性! 点错位置 → 一切都白搭 冗余操作 → 效率低得吓人 发现了哪些问题? 当前GUI代理的通病: 点错按钮(无法精确定位) 没记性(缺乏上下文记忆) 做事啰嗦(多余步骤太多) 动作空间太小(缺乏灵活性) 跨平台泛化差(只能适应特定平台) 哪怕任务最终完成了,整个过程常常绕远路,浪费大量操作步骤。 那该怎么改进? 想让 AI 更像“数字员工”而不是“指令机器人”,必须: 引入 模块化定位系统 加强 长上下文记忆与多工具配合 优化 提前终止机制,避免不必要操作 打造 跨平台泛化能力(别只会在Win系统上干活) 一句话总结:MMBench-GUI 把 GUI 代理的“动手能力”从表面理解推向实战细节,是所有做“可执行AI”项目的必备测试!

web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如何构建测评策略

  在数字化时代,浏览器兼容性早已不是简单的 “能不能用”,而是升级成了 “怎么优化好” 的复杂问题。面对成百上千种设备、浏览器与操作系统的组合,一套高效的软件兼容性测试策略,成了保证产品能被广泛使用的关键。如今,兼容性测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,能帮助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。

  一、用数据决定测试的优先级

  聪明的测试,得从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开始。分析网站的流量统计数据,团队能准确找出用户最常用的浏览器组合,再根据这个制定优先级测试矩阵。像 Google Analytics 这类工具,能提供详细的设备和浏览器数据,往往能让人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用户偏好 —— 说不定还有不少用户在用某个旧版本的浏览器,或者某个地区的用户特别喜欢用不太常见的浏览器。这种基于真实用户数据做决策的方式,能避免浪费测试资源,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影响大多数用户的兼容性问题上。而且,随着用户群体的变化,定期更新这些数据,并且相应地调整测试策略,也同样重要。

推荐大家试用一下UUID V7做数据库主键

UUID(通用唯一识别码)嘛,就是类似这样“
e48364cd-e497-4c90-a775-a05c79bd9167”,因其理论上具有全局唯一性,做数据库的主键是很好的。

但又因为其无序性,再加上MySQL(InnoDB)中,主键的聚簇索引是B+树,必须保持有序,所以会导致频繁页分裂,影响写入性能,增加磁盘I/O,因此实践中主键还是用自增。

不过自增ID又有其自身的麻烦,导致项目实践中不拿它来做业务。例如:

从Java 9 到 Java 17之Java 9_java出到几了

Java 17 是Java 最重要的一个LTS版本之一,但是直接从Java 8 过渡到Java 17跨度太大了,势必有些困难。所以胖哥抽时间梳理了一下从Java 9到Java 17的一些常用API的变动。今天先来看看Java 9 都有什么东西。

<< <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> >>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